雷達網(wǎng)帶魚
雷達網(wǎng)并不是指要用雷達來探測底層帶魚,而是漁民將漁網(wǎng)布好之后,漁船像雷達那樣作旋轉運動捕捉到肉質最為肥厚的帶魚,這種捕捉帶魚的方法叫做雷達網(wǎng)捕漁法,用這種方法捕捉上來的帶魚就稱為雷達網(wǎng)帶魚。 捕捉上來的帶魚還有黑鱗和白鱗之分,白鱗的帶魚富有油脂而且美味好吃,黑鱗帶魚的口感就差得多了,白鱗的帶魚又可以分為多個品級,品級最高的白鱗帶魚就是雷達網(wǎng)帶魚了,這種帶魚的眼睛比普通帶魚要小,舟山人又叫它“小眼帶魚”,比普通的帶魚更加肥美,價格也要翻上兩三倍。
豆豉
豆豉,是我國傳統(tǒng)發(fā)酵豆制品,一般用黃大豆或黑大豆蒸煮以后,經發(fā)酵制成(利用毛霉、曲霉或者細菌蛋白酶的作用,分解大豆蛋白質,達到一定程度時,加鹽、加酒、干燥等方法,抑制酶的活力,延緩發(fā)酵過程而制成)。豆豉色澤烏亮,香味濃郁,甜上帶鮮,咸淡適口。 按原料分:黑豆豉、黃豆豉; 按風味分:淡豆豉、威豆豉、辣豆豉、姜豆豉、甜豆豉、香豆豉、臭豆豉 按工藝分:干豆豉、濕豆豉、水豆豉; 我國較為有名的豆豉有:廣東陽江豆豉、開封西瓜豆豉、廣西黃姚豆豉、山東八寶豆豉、四川潼川豆豉和永川豆豉、湖南瀏陽豆豉等、陜西漢中香辣豆豉和風干豆豉等。
河蚌
河蚌,軟體動物門瓣鰓綱蚌目珠蚌科無齒蚌亞科無齒蚌屬貝類的通稱。分布于亞洲、歐洲、北美和北非。大部分能在體內自然形成珍珠。外形呈橢圓形或卵圓形。殼質薄,易碎。兩殼膨脹,后背部有時有后翼。殼頂寬大,略隆起,位于背緣中部或前端。殼面光滑,具同心圓的生長線或從殼頂?shù)礁咕壍木G色放射線。膠合部窄,無齒。斧足發(fā)達。雌雄異體。肉可食,亦為魚類、禽類的天然餌料和飼料。有的種類可用做淡水育珠。
蘆筍
蘆筍是指石刁柏嫩莖,屬百合科,多年生宿根植物,因其嫩莖挺直,頂端鱗片緊包,形如石刁,枝葉展開酷似松柏針葉,故稱石刁柏;又因其供食用的嫩莖,形似蘆葦?shù)哪垩亢椭窆S,故中國已有很多人習慣將石刁柏稱為蘆筍。蘆筍枝葉呈須狀,所以北京人稱其為‘龍須菜’。蘆筍的營養(yǎng)價值很高,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,在國際市場上享有“蔬菜之王”的美稱,目前國內外已有多種采用蘆筍為主要原料的抗癌藥,保健品。 蘆筍原產于地中海東岸及小亞細亞,至今歐洲、亞洲大陸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帶仍有野生種。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,20世紀初傳入中國。世界各國都有栽培,以美國最多。中國栽培蘆筍從清代開始,僅100余年歷史,在沿海地區(qū)各大城市郊區(qū)零星栽培,當?shù)仵r銷。
紫球甘藍
紫甘藍又稱紅甘藍、赤甘藍,十字花科、蕓苔屬甘藍種中的一個變種。甘藍起源于歐洲地中海沿岸至北海沿用,已有數(shù)千年的栽培歷史。而我國最早的記述是《植物名圖考》(1827年),當時有稱“回子白菜”者。估計其傳入途徑為“絲綢之路”,以后再從西北至華北,時間約在19世紀之前。至于紫甘藍之傳入我國的時間更短,估計不到100年。普通結球甘藍的栽培面積,解放以后發(fā)展迅速,從全國講,僅次于大白菜,而紫甘藍傳入我國后,由于在炒煮時,顏色成為黑紫色,不堪美觀。同時雖其營養(yǎng)成分高于普通結球甘藍,但我國不習慣生食,故迄未發(fā)展。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,特別是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,對紫甘藍的需要量也日漸增多。為此,大城市近郊菜區(qū)已把紫甘藍列為花色蔬菜而種植。
花菜
花菜,又叫花椰菜,為十字花科蕓薹屬一年生植物,與西藍花(青花菜)和結球甘藍同為甘藍的變種。原產于地中海東部海岸,約在19世紀初 清光緒年間引進中國。又名花菜、椰花菜、甘藍花、洋花菜、球花甘藍。有白、綠兩種,綠色的叫西藍花、青花菜。白花菜和綠花菜的營養(yǎng)、作用基本相同,綠花菜比白花菜的胡蘿卜素含量要高些。。 菜花的莖葉,為一年生植物。根上生葉,葉上長主莖及支莖,莖上長滿小棵粒組成花狀,整體很像一個大花朵。色白美觀。菜花肉質細嫩,味甘鮮美,食用后很容易消化吸收。花椰菜不僅是營養(yǎng)豐富的蔬菜,更是一種保健蔬菜。在美國《時代》雜志推薦的十大健康食品中名列第四;美國公眾利益科學中心把花椰菜列為十種超優(yōu)食物之一。古代西方人還將花椰菜推崇為“天賜的良藥”和“窮人的醫(yī)生”。
茄子
呈不規(guī)則球形、長橢圓形或長柱形,大小不等。表面光滑,呈深紫色、淡綠色或黃白色,基部有萼宿存。 茄子是為數(shù)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,也是餐桌上十分常見的家常蔬菜。在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維生素P,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的。茄子屬茄科,一年生蔬菜。原產印度,我國普遍栽培,是夏季主要蔬菜之一。茄子食用的部位是它的嫩果,按其形狀不同可分為圓茄、燈泡茄和線茄三種。圓茄,果為圓球形,皮黑紫色,有光澤,果柄深紫色,果肉淺綠白色,肉質致密而細嫩;燈泡茄,果形似燈泡,皮黑紫色,有光澤,果柄深紫色,果肉淺綠白色,含子較多,肉質略松;線茄,果為細長條形或略彎曲,皮較薄,深紫色或黑紫色,果肉淺綠白色,含子少,肉質細嫩松軟,品質好。 茄子最早產于印度,公元4-5世紀傳入中國,南北朝栽培的茄子為圓形,與野生形狀相似;元代則培養(yǎng)出長形茄子;到清朝末年,這種長茄被引入日本,F(xiàn)在主要在北半球種植較多。 根據(jù)營養(yǎng)專家黎黍勻分析,茄子的預防疾病指數(shù)為26.29,生命力指數(shù)為9.7142,證明對疾病的康復具有相當高的價值,而對生命力的提高屬于有效范圍。經常吃些茄子,有助于防治高血壓、冠心病、動脈硬化和出血性紫癜,保護心血管。此外,茄子還有防治壞血病及促進傷口愈合的功效。
野生大黃魚
大黃魚和小黃魚是不同的品種,大黃魚不是由小黃魚長大后而改的名字哦。大黃魚體長約30-50厘米(小黃魚15~25厘米),金黃色,尾柄細長,鱗較小。大黃魚的下唇長與于上唇,口閉時較圓,小黃魚上下唇等長,口閉時較尖。
空心菜
為旋花科番薯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,以綠葉和嫩莖供食用,是夏秋季的重要蔬菜。
蒜苔
蒜薹,又稱蒜毫,是從抽薹大蒜中抽出的花莖,包括花莖(薹莖)和總苞(薹苞)兩部分,人們喜歡吃的蔬菜之一,常被誤寫作“蒜苔”。大蒜傳入中國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,古代種植的蒜最初叫卵蒜。公元前119年,西漢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,從西域引進一種“胡蒜”,其形態(tài)比我國原栽培的卵蒜頭大,所以稱為大蒜,卵蒜也就相對的被稱為小蒜。蒜薹在我國分布廣泛,南北各地均有種植,是我國目前蔬菜冷藏業(yè)中貯量最大、貯期最長的蔬菜品種之一。蒜薹是很好的功能保健蔬菜,具有多種營養(yǎng)功效。